English

第五代人的困惑和希望

1998-10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刘志刚 我有话说

有位哲学家曾经慨叹过:人与人的差距有时要超过人与猴的差距。

确实,即使在同一个文明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隔膜、壁垒有时也是很难打破的。最常见的隔膜和壁垒是“代沟”。通常,一个社会总是四代同堂、三代同堂,几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。

对于第三代人和第四代人,专家已有过许多论述,但迄今为止,还没有看见过关于第五代人的专著。最近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武俊平先生的专著《第五代人》先声夺人,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。

第五代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20年这个历史巨变时期而成长的。在这个时期,传统观念和信仰大厦在飞快地倾斜、倒塌,第五代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,在这片废墟上重建精神的家园,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。第五代人就像被历史遗留在旷野里的人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。正如作者所言:“第五代人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,既带着这个时代的新气息,又带着这个时代留给他们的困惑和污浊……中国未来的希望写在他们脸上,中国现在的困惑也同样写在他们脸上。”

对第五代人的研究,实际上远远地超越了对一代人的认识,而是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深层次思考,对中国未来命运的关注。因为,现代化最终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,作为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一代,第五代人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活标本。中国人百年现代化运动的成败系于第五代人一身,中华民族现代化新人的理想系于第五代人一身。社会如何塑造第五代人,第五代人如何塑造自己,实际上就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未来。

《第五代人》有一章专谈“教育危机”问题,其实,教育的危机正是文明的危机的体现。第五代人身上所有的困惑,实际上是一种文明的困惑。在传统的废墟上,如何建造崭新的意义大厦或精神大厦,是《第五代人》着力探索的问题。在现代社会怎样做人,的确是一个困扰当代人的难题。当人们抛弃了上帝之后,曾把希望交给了科学,然而,科学并没有把人类带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,相反,如果我们不迷途知返,创造一种新的文明,对科学的盲目崇拜终将把人类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。《第五代人》在对现代工业文明或科学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,勾勒了未来社会新文明的轮廓,虽然还失之于粗略,但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。

进入文明社会以来,人就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,我们并不简单地否定异化,因为没有异化就没有文明,正是异化使人脱离了动物界,成为大写的人。然而,异化达到了极限,就会使人丧失人性,堕落为衣冠禽兽。人怎样在弘扬人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,享受充实美满的人生,人怎样做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,这都是困扰现代人的难题。《第五代人》没有避开这个难题,而是在对传统文明反思的基础上,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怎样做人的问题。与现在风靡一时的“数字化生存”相反,作者提出了“艺术化生存”的崭新话题。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,这个命题像空谷足音一样撼人心魄。疯狂追逐效率和金钱的人生是扭曲的人生,艺术化生存才是真正的人生。

《第五代人》探讨的是十分严肃、高深的学术问题,但它并没有摆出一副吓人的学术姿态,用一些玄奥的词汇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,与作者提倡的“诗性智慧”相一致,《第五代人》通篇洋溢着一种诗的激情,诗的愉悦,它完全可以当诗来读。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有血性的文章,才是有生命的文章,《第五代人》正是这样不可多得的文章。

所有想明白在现代社会怎样做人的人,都不妨读读《第五代人》。它也许不会给你完满的答案,但至少可以为你打开一条摆脱世俗偏见的新思路,使你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